建始县首台水电站“生态机组”通过验收
省生态环境厅晋北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监察办公室正在筹建,即将挂牌运行
赵英民表示,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都取得了积极进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的确,十三五期间,我国的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公众最直接的感受是蓝天白云变多了。
三年多的实践证明,史上最严的环境保护法确实不虚此名,确实是最严的环保法,确实是长出了牙齿。在十三五期间,原环保部包括生态环境部连续多年在京津冀2+26城市以及长三角、汾渭平原等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监督定点帮扶,同时,生态环境部还开展了全国饮用水源地环境违法问题清理整治,近8亿人饮用水环境安全保障水平得到提升。《督察规定》的发布实施标志着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全面步入法治轨道。从重点督察地方党委、政府贯彻落实国家环境保护决策部署、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情况,到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环境问题的解决等,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不仅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肯定,而且赢得了民心。赵英民透露,截至2019年底,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细颗粒物(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下降比例、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III类水体比例、劣Ⅴ类水体比例、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比例和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主要污染物的削减量等8项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约束性指标已提前完成。
十三五期间,从大气环境质量到水环境质量再到生态环境立法、执法,可以说,我国生态环保全方位发力。对于生态环境部来说,这五年也是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开展的五年。三是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
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深化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行动。加快推进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加快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也为推动疫后经济可持续和韧性复苏提供了重要政治动能和市场动能。中国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2019年比2015年累计下降超过15%,相当于节能4.8亿吨标准煤,节约能源的成本,大约节约了4000亿元。
二是重点领域节能工作进展顺利。全面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
五是积极地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赵英民指出,中国积极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采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节能提高能效,推进碳市场建设,增加森林碳汇等一系列措施。中国绿色建筑占城镇新建民用建筑比例达到60%,通过城镇既有居民居住建筑的节能改造,提升建筑运行效率,有效地改善了人居环境,惠及2100多万户居民。四是主动适应气候变化进展顺利。
二是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完成了全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十三五期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1日,国新办就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坚持多边主义推动达成巴黎协定实施细则一揽子成果,和其他国家一道积极实施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计划,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切实提升气候治理能力,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
2010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销量占全球新能源汽车55%,目前中国也是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最多国家先后完成了环境保护税法、水污染防治法、核安全法、土壤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生物安全法等6项生态环境领域的法律制修订工作。
赵英民:谢谢您的提问。为科学精准、依法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我们印发了《关于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夯实应急减排措施的指导意见》对39个重点行业按照绩效采取差异化减排措施,实现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企业依法治污、依法排污,保护环境的法治意识、主体意识也在加快形成,全社会关心环境、参与环保、贡献环保的行动更加自觉。请问十四五规划对生态补偿的内容有什么考虑?谢谢。北京以南约20万平方公里基本完成散煤替代。2017年底,中办、国办印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在全国部署试行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
五是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发挥了重要作用,成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和汾渭平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制定实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汾渭平原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强化重点时段污染治理,实现精准施策。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的根本要求,根据即将召开的五中全会精神和全国人大审议的十四五规划纲要要求,坚持绿色发展导向、推动绿色发展转型,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内生动力,坚持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并重,大气污染防治和气候变化应对统筹,加强改革创新,强化基础能力,科学设定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目标、指标和重点任务,做好明年工作,为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开好局、起好步。
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部会同各地各相关部门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决策部署,狠抓各项任务落实,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四是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整治。
二是能源结构进一步清洁化低碳化。二是科技体制改革进展顺利。
中国绿色建筑占城镇新建民用建筑比例达到60%,通过城镇既有居民居住建筑的节能改造,提升建筑运行效率,有效地改善了人居环境,惠及2100多万户居民。四是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制度体系基本建立,推动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写入了党章,生态文明写入了宪法。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近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将举行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十三五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情况。
2010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销量占全球新能源汽车55%,目前中国也是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最多国家。法治建设是非常重要的领域,十三五期间我们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十三五期间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围绕水、气、土、固等领域环境管理需求,积极地推动生态环境法规标准体系建设和重大法治、重大改革紧密融合,进一步加快生态环境标准制修订步伐,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改革落地,构建了与污染防治攻坚战相适应的法规标准框架,取得了积极进展。
二是污染防治攻坚战进展顺利,环境治理力度持续加大。非常高兴有机会向大家介绍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关情况。
近年来,生态环境部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在科技部、财政部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科技体制改革,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结果导向,在生态环境科技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五年,也是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开展的五年。
也就是说到今年年底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9项约束性指标将全面完成。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河湖长制、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等改革加快推进。指导督促县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淘汰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燃煤设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长三角地区基本淘汰每小时35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每小时65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开展节能和超低排放改造。下一步,我们将把做好十三五收官特别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收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总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十三五以来,可再生能源装机年均增长大约12%,新增装机年度占比超过50%,总装机占比稳步提升,成为能源转型的重要组成和未来电力增量的主体,其中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发展迅速,成为可再生能源发展主体,截至2019年新能源装机在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当中占比达到55.2%,常规水电和抽水蓄能稳步发展,截至去年年底水电总装机在可再生能源总装机中占44.8%。集中力量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等区域散煤治理,累计完成散煤治理2500万余户。
在土壤环境领域开展了铬、砷重金属污染地块修复工程示范,为土壤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效提升多重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同时在水环境领域,也有水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专项。
海报新闻记者:科技创新是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利器,生态环境科技工作在十三五期间取得了哪些重要科研成果?未来五年生态环境科技工作将在哪些方面下大力气,继续发挥好生态环境科技支撑作用?谢谢。中国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2019年比2015年累计下降超过15%,相当于节能4.8亿吨标准煤,节约能源的成本,大约节约了4000亿元。